家电 频道

[观察]等离子PK液晶,论两极差异之根源

三星、台商死掐,液晶战事不断

    目前全球平板产业的竞争格局完全是由韩国的三星集团和台湾的产业资本所决定的,我们先从液晶行业说起。日本为TFT- LCD产业化的最早的推动者,早在1990年就投入了第1代生产线的量产。韩国三星则在1995年跨入此产业,并直接导入第2代生产线,并与日本同时在1996年进入3世代制程。日本虽然最早量产TFT-LCD,但由于市场没有启动,再加上其后的亚太金融风暴,韩国厂商采取压价竞争的方式,促使LCD面板价格大幅下降,日本厂商因而减少投资金额。TFT-LCD生产技术一直被日本视为「国宝级」的珍贵资产,绝对不轻易将相关技术外流,直到韩国厂商积极扩充TFT-LCD生产线,日本厂商为保住其全球领导地位,以及日本国内长期经济不景气所造成的资金缺乏,因此在TFT-LCD策略上做重大转变,1997年开始与台商技术合作,一方面赚取技术转移费用,投入下一代低温多晶硅(LTPS)的研发以保持技术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借此稳定标准型产品的供应量,本身则全力发展高附加价值的LCD产品;再者,把台湾厂商培养大了,便可用来牵制韩国厂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三星集团开始大举踏入TFT- LCD产业时,正是三星电子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大获全胜的时期。三星电子在DRAM制造领域通过不断的资本投入,以令竞争对手不敢想象的方式扩大产能,用规模竞争优势将对手打得纷纷关门,从而取得了市场的垄断地位。这一成功经验理所当然地被三星电子复制到TFT- LCD产业的竞争策略当中,下表是三星电子TFT- LCD面板生产线布局和产能状况:

生产线

代数

产能(k/月)

量产时间

基板尺寸(mm×mm)

L1

2

40

1995.2

370×470

L2

3

37

1996.10

500×650

L3

3.25

90

1998.2

600×720

L4

4

95

2000.8

730×920

L5

5

120

2002.9

1100×1250

L6

5

120

2003.Q4

1100×1300

L7-1

7

75

2005.Q1

1870×2200

L7-2

7

90

2006.Q2

1870×2200

    可以看到每隔差不多1年半的时间,三星电子就有一条新的TFT- LCD面板生产线投入量产,产能扩张的速度相当快。但是出乎韩国人意料之外的是,日本人出了一个怪招,从1997年起向台湾转移技术,而且一转就是5家,也就是所谓的台湾面板5虎:友达、奇美、华映、广辉和彩晶(其中友达和广辉刚刚完成了合并)。台湾产业资本的壮大完全是在全球IT代工生产的惨烈竞争的腥风血雨中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规模战、价格战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这样一来,三星电子算是遇上了对手,TFT- LCD产业也就陷入了泥潭。在各竞争对手持续投入新世代生产线,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冲动下,面板价格持续下降。市场虽然在快速增长,产能却永远在前面领跑。半导体行业固有的产业景气周期消失不见了,大部分厂家都一季接一季的挣扎在亏损的边缘。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