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 年一台名叫“三叶虫”的自动扫地机问世,到目前扫地机器人的行业已经历了11 年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变迁。扫地机器人已升级为第五代智能技术:采用和海豚一样仿生超声波探测技术,智能吸尘器像长了眼睛一样,在家里自由行走; 根据不同地面情况双向升降V 刷的清洁系统,紧贴地面清扫更干净。
小编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下扫地机行业的技术升级及运用。
2002年第一代产品:代表作为“三叶虫”
伊莱克斯扫地机器人“三叶虫”是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被视作智能扫地机器人的鼻祖。“三叶虫”最为早期的全自动吸尘器,机器采用单开关式,需要人工手动起动,由镍镉电池供电。一次可以清扫30 分钟,专为小的单身公寓开发,通过多次盲目的行走清洁。
由于当时市场接受度不高并且售价高昂,逐步的被市场淡忘。
2004 年 Irobot 与 Proscenic 进入这一 领域 。
Irobot 以机械工业技术进入 逐步的在家居清洁这块拓展产品线。它专注与红外线侦测的技术运用,在这一行业设下技术防线,为后来的进入的同行业者设立了不少技术专利门槛。造就了高高在上的产品价格,能接受其产品的多是对价格并不敏感的消费者。
Proscenic 是以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为背景的企业,它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的开发与运用。在Irobot 专利门槛的基础上别辟捷径 ,采用超声波仿生技术,克服了红外线侦测技术存在的固有BUG ( 红外线无法识别透明的透光物体和深色低反光墙面) 在行走的过程中,像黑暗中飞行的蝙蝠或是海豚一样,用超声波来判别方向。
Irobot针对欧美家庭习惯铺设长毛地毯的习惯,采用对夹式中刷清扫,对长毛地毯的清洁能力比较突出,但在木质地板和瓷砖光面地板的清扫能力就相对弱一些。Proscenic针对东方家庭设计,独有的双向升降V 刷清洁专利系统,可以更好的贴合地面,处理起地面静电吸附的灰尘更加的得心应手。在V 刷内侧是两个超大真空吸入口,独创的专利设计,在清扫吸尘上提升2倍的效率。
下面是由扫地机器人测评网(top.zhom21.com)提供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技术优缺点对比:
以Irobot 为代表的机器,它是采用中刷对夹 (一个胶刷,一个毛刷 相向运动夹起 大的颗粒物,但对于微尘这块这种清理方式的并不十分有效)。机器主要为欧洲地毯居家环境环境设计,它在国内环境使用时会存在两个固有的BUG 1.它的边刷转速较高,对国内大多数的硬质地板,因转速高它会打飞地面上的颗粒物。2. 中刷为了能清洁地毯,机器刷毛的硬度达到55 度以上。长时间使用会有划伤木地板的现像。
Proscenic 的机器,它采用真空吸入加升降V 刷辅助的清洁模式,相对来说对颗粒物微尘处理的更好些。独创的升降V 刷系统在使用过种也各有利弊,因为它可以升降,所以也能更好的贴全地面,清洁效果好。但对于家中有门坎的居家环境因其V刷的系统结构,对高于1CM 的门坎或是台阶会过不了。这部分客人需要把房间分开来扫,不过这种方式清扫的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