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 频道

陆刃波:浅析白电逆境下长虹高增长内幕

  2015年已近尾声,在一片“寒意”中,白电行业不出意外交出了一份“分数”不佳的成绩单。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冰箱、洗衣机、空调零售量分别同比下降7.58%、2.96%、4.68%,即使是价格战、黄金周、双十一等传统意义上的“兴奋点”也未能从根本上激活中国家电消费市场。

  不过逆流而上方见善泳者,在一片惨淡声中,少数企业的高增长格外引人瞩目。有消息称,华意压缩前三季度已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2.91%;同时,美菱变频冰箱国内市场占有率还跃升至行业前两名,并拟定增募资15.7亿加快落实智能转型战略,推进公司转型升级。在多数家电企业惨淡度日的当下,长虹白电能够成就逆势高增长的姿态,究竟靠的哪三板斧?

陆刃波:浅析白电逆境下长虹高增长内幕

  第一板斧:整合资源 打造核心技术优势

  用惨淡二字形容2015年家电行业并不为过,有数据显示,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均出现6年以来首次营收下滑。半年报显示,格力电器上半年营业收入501.11亿元,同比下滑13.4%,净利润57.21亿元,同比仅微增0.05%;青岛海尔上半年营收419.2亿元,同比下滑10.81%,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增长2%。白电巨头之中,两家出现明显下滑情况,其它中小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家电制造企业无不展开“自救”从2014年9月开始的价格大战,到双十一与电商“合谋”,一连串市场“动作”也折射出家电制造企业的焦虑心态,然而目前来看大都收效甚微,前者引得国家发改委出面“约谈”,后者普遍被认为“叫好不叫座”。

  家电消费市场发展至今,消费需求早已从“普及”转为“更新换代”,加之房地产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因此传统价格战、概念战等纷纷遇冷也在意料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没有刚需,中国消费者宁愿漂洋过海抢购国外的电饭煲、马桶盖,就足以说明并非大众缺乏购买力,而是因为国内市场缺乏打动他们的产品。

  对于“如何更好地打动消费者”,长虹亮出的第一板斧就是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全面升级,并将目光直指产业链上游。今年年初,美菱就发起了“全民换变频”活动,其第1000万台变频产品于上月底在合肥正式下线,而在这背后发挥作用的正是长虹、美菱、华意三方的技术协同。

  长虹在黑电、信息、智能以及军工领域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在信息识别、智能控制等方面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电控更是长虹的传统强项。在此基础上,华意压缩和美菱在压缩机领域的一体化设计优势,更有助于实现了所有的冰箱箱体与压缩机1对1的配对,使冰箱的箱体与压缩机实现非常好的匹配,达到性能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其中,华意压缩机可谓长虹美菱的重要筹码之一。早在2014年,华意压缩机总销量就达到3793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高居行业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12.91%,出口产品约占整个行业的37%。依靠与华意压缩的充分协同,美菱也成功跃居国内变频冰箱行业第二,在全球冰箱行业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陆刃波:浅析白电逆境下长虹高增长内幕

  第二板斧:黑白融合 巧借互联网“东风”

  严格意义上来讲,长虹的第二板斧在几年前的“家庭互联网战略”时期就已初见锋芒。只不过当时外界更多关注的是长虹黑电的剧变,而如今长虹将应用于CHiQ智能电视中的IPP联接技术框架、大数据、云服务及可靠性等广泛应用于美菱冰箱等产品定义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黑白基因融合。

  目前,全球首台具有云图像识别功能的CHiQ智能冰箱不仅能够实现与其他智能终端的互联、互通、互控及内容协同,还被赋予了远程视察、红黄绿保质期提醒、远程控制、远程故障诊断等一系列“智慧”功能,使得冰箱从单一的食品储存机器一跃成为厨房智慧管家,使冰箱的智能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今年7月下旬,长虹对外发布了“智慧社区下的智慧家庭”服务解决方案和智慧物业、智慧健康等业务平台的构想,并有意将CHiQ智能冰箱打造成长虹智慧家庭中的重要“入口”,进而实现“人+冰箱+服务内容”的交互与协同,同时实现冰箱产品‘硬件+服务’的转型升级。11月18日,美菱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15.7亿元,全部投向智能家电技术新品研发及智能制造建设、智能生活等项目。

  从“家庭互联网”到“智慧家庭”,长虹产业转型的意义至少反映在两方面:一是作为传统家电企业融合互联网+发展的“样板”,长虹实现了互联网智能战略的“落地”,包括CHiQ智能冰箱在内已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二是通过“黑电白电独立运营的战略协同”,开创了“黑白协同”的市场新格局,通过整合产业链优势,长虹白电产品的竞争力得以凸显。

陆刃波:浅析白电逆境下长虹高增长内幕

  第三板斧:多元扩张 寻求海外突破口

  长虹的第三板斧显然伸得更远,目标直接指向了中东、欧洲等海外战场。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压缩机行业已经小有名气的华意压缩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而在长虹强势入主后,华意压缩机如虎添翼,不断扩大海外版图,不仅成功进驻中东市场,而且与德国西门子、博世、利勃海尔,瑞典伊莱克斯、意大利伊黛喜以及三星、东芝等国际知名冰箱公司形成了强强联手的战略格局。

  目前,华意系三个品牌的压缩机产品已基本实现全球覆盖,博世西门子等品牌50%以上的压缩机均由长虹华意供货,在对品质、技术要求较高的欧洲市场,长虹华意也达到了35%以上的占有率。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战略成果,但是长虹全球扩张的脚步并未停止。就在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目前,工信部与中国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这份纲要被外界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其中就提到将借鉴发达国家工业4.0计划,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国家电产品品质,驱动创新升级,不仅是企业转型与市场消费的双重需求,而且也是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在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长虹与生俱来的“血统”注定要肩负起振兴“中国制造”的重任,在将华意初步打造为中国制造产业标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结构调整以及海外运营,扩大品牌影响与市场规模,不仅是长虹作为家电龙头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而且也是中国家电从“制造”向“创新”蜕变的必由之路。

  对此,我认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无论是德国抛出的“工业4.0”,日本实施的“再兴战略”,还是法国提出的“新工业法国”,大都是围绕本国实体经济展开的发展计划。在此背景下,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而在走出去的中国制造业群体中,长虹无疑成为无数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样板”。

  殊途同归,无论是面向国内还是放眼海外,中国家电行业长期以来奉行的规模化扩张明显乏力,在工业4.0和智能化浪潮下,行业唯有以“变”求发展,甚至是求生存,尽管困扰白电行业的“寒流”尚未过境,但突破瓶颈后或将拥有难以想象的黄金机遇。

  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