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妙声音,一切从摆位开如
司徒夫妇的视听室是由一个杂物室改建的,面积不大,而且还不太规则,室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措施,但是设备的摆放却非常有规律。司徒老师一直认为:虽然在组建家庭影院中大家都不断地强调要改进视听室的声学条件,即从增加简单的窗帘到特殊设计之声学处理都无一放过,但是放入太多的吸音或散播元素反而会令声音显生硬。因为音箱之直接声音和墙面之反射声音混合之后才是我们听到的优美演出,如果房间内有太多吸音和散播元素,声音听起来会“死死的”,没有真实感。如果要消除空间内的驻波,只需要摆放一些不平坦的表面或对象,例如家具或结构物,尤其是在聆赏位置附近,这样可以消驻波。但是必须记住的是,一切声学处理都必须先将音箱摆对位置,原因是不同比例的空音摆放位置也不一样。
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学习,司徒老师也有摆音箱放的一些心得。第一,如果你的视听空间比例三尖八角或过于细长,而你的音箱的声音高音尖锐、中音瘦、低音又不够的话,那么就可以尝试“轴线内侧法”。具体摆法首先将音箱摆在房间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後分别将音箱尽量靠侧墙,如果房间太宽的话则不一定要紧靠侧墙。音箱的向内角度要大于45度以上,聆听位置要在两个音箱的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公尺之间。第二,如果遇到面积较大而比例比均匀(例如1:1.25:1.6或1:1.6:2.5)的视听室,可以试下“三一七比例法”,即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音箱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二音箱之间的间隔为房间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音箱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这样摆法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第三,如果你觉得你的音响系统中、低频的量感不够,可以试一下“长边后墙摆法”。摆法是把长边为音箱后墙(通常的做法是把短边作音箱后墙),音箱要离开后墙起码要1米以上,而音箱与侧墙的距离起码要半米以上。两个音箱之间的距离与聆听者的位置画等成一个正三角形,两个音箱的向内拗投射角度也要起码45度以上。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一米的距离。这样的摆法中、低频的量感自然就会增强。第四,遇上正方形的房间,可以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音箱摆在菱形二边靠墙处。音箱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要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二音箱不宜靠侧墙太近。这种称为“菱形摆法“,可以不必加入大量家具也可以很好地消除驻波。最后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这种摆法称为“正三角形法”,具体摆法是首先音箱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公尺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公尺以上)。然后将二个音箱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最后就是二音箱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度或更多,而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
司徒老师还特别提醒,在音箱摆位时人们往往觉得“低音基本上是没有方向性的,所以可以随意摆放”。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太正确的。因为低音炮太贴紧墙角或墙壁的地方会容易引起驻波的产生;放在椅子和沙发的背后也是不对;在近窗口地方人摆放会令玻璃等物受强烈低频的震动而发出干扰噪音。总的来说,在摆放时不要忽略低音炮的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