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落入圈套 家电维修猫腻分析及应对

1/10
前言:《家电维修服务管理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必须明码标价。此《办法》对于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底存在哪些猫腻呢?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下面我们解读一下目前家电维修中存在的各种乱收费现象,以便于消费者能识别维修中的猫腻并轻松应对,有效的配合《家电维修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
2/10
首先,一般在所购买产品附带的保修卡背面,都会详细标明了全国各地授权维修点的地址及电话;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进入品牌的官方网站,在售后服务页面,同样可以找到相关的厂家授权维修点;再次,通过保修卡或者官方网站上的售后服务电话,向厂家售后人员咨询授权维修点的地址。
3/10
面对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的维修业,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判断送修物品毛病出在哪、是否需要更换零部件,从而给维修行业中一些无德从业人员提供了设陷阱的机会,导致消费欺诈现象频发,消费者对家电维修服务质量等问题的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家电维修过程中都会遇到什么猫腻,以及如何应对这些猫腻。
4/10
应对办法:对于在保修期的的产品,我们可以要求售后人员出具相关项目维修价目表;对于已经过保的产品,要在维修之前就咨询好具体上门或检查的费用,与维修人员达成一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货比三家”,选择相对实惠的维修机构。
5/10
应对办法:在新《办法》中,家电维修经营者维修后必须提供维修服务凭证,并如实填写维修的服务项目、维修详细情况、维修服务质量责任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所以消费者如果遇到不合理或者不按要求执行的维修人员,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6/10
应对办法:在家电维修过程中,如果需要更换配件配件,一定要维修人员开具相关票据,并且自己保存好换下来的配件,不能让维修人员带走。在新《办法》中如果维修人员出现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的情况,同样属于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7/10
应对办法:根据新《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不得隐瞒、掩饰因维修服务不当导致用户产品损毁的事实,违反规定的,情节严重的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规定无疑将对消费者的权益起到更好的保护,同时对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也起到很好的自律。
8/10
应对办法:在家电维修的时候,消费者尽量保持在与维修人员不远的地方,使维修操作在自己的视线之内,特别是更换配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留意被换下来的部件,防止被带走或者被掉包,这样才能最大保证我们的利益不被损害。
9/10
应对办法:消费者对家电维修业的这种行为早已抱怨多时,所以在新《办法》规定中,明确表明了家电维修经营者在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维修服务凭证和收费发票,让维修后正当索取发票有规可循。同时,消费者也应该树立消费后索取发票的好习惯。
10/10
总结:虽然《办法》中对家电维修的各种“潜规则”现象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实际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大规定的列出还需要地方制定细则来配置,比如谁来落实,谁来监管等等,目前都还没有定论,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新《办法》中对维修价格及规定执行力方面还显得有些疲软,今后还需要不断加以改进。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新《办法》的推出,对于家电维修行业的规范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纯净的家电维修”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