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 频道

那些年 我们为看电视而抖过的机灵

  “我是70后,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家有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那条街上应该只有两三户家里是有电视的。”这个名为《你还看电视吗》的视频开头,知名篮球评论员杨毅分享了一段关于童年的记忆,唤醒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记忆。

  

  很多70、80后家里第一台电视,就是那台屏幕小却机身大的黑白电视。每次换台,都需要跑到电视面前拧螺旋钮。记忆中,为了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我们经常趁父母上班时偷偷看《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为了不让他们发现,在他们快下班的时候,都会想尽办法还原现场,不留下蛛丝马迹。为达此目的,有时甚至还会拿风扇吹电视机后壳,以躲避父母的突袭检查。中国知名电竞选手李晓峰也有类似的经历,在视频中他分享到,自己儿时总瞒着父母偷偷玩游戏机,偶尔耍下小聪明,却也仍躲不过老爸的火眼金睛。

  

  那时候,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并不多,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小康的标志。每当播放精彩节目,方圆几百米的邻里乡亲都会聚集到有电视的人家,场面很是壮观。就像杨毅说的那样,1981年中国女排第一次拿五连冠,他奶奶家三四十平的小院子大概挤了一百多人。这样的盛况,在播放《射雕英雄传》的时候也出现过。在视频中,《奇葩说》辩手马薇薇谈自己看《射雕英雄传》时的情景,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吓哭小朋友的梅超风、娇俏可人的黄蓉、脆生生的“靖哥哥”,都成为了我们这代人共同的记忆。

  

  在那个年代,电视信号普遍不好,看着看着就出现一片“雪花”。修天线俨然成为了一种神秘的技能,并且会按照日期在不同的人身上显现。亲王马伯庸显然也有同样的经验,“当时的电视信号都不太好,画面就变成了雪花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会发现有特定的几个人,这些人用手一摸电线信号就特别好。”

  

  这些躲在记忆深处的童年记忆,伴随着杨毅、李晓峰、马薇薇和马伯庸的讲述,一点点被唤醒。这些为了看电视而抖过的机灵,变成了我们纯真年代最美好的回忆。

  许多身在异乡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回家第一个动作是打开电视机。在孤单无聊的时候,大家最渴望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看电视。似乎电视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把我们紧紧聚在一起。这样的观点就连男神胡歌也都赞同。另一个相同主题的视频中,热爱摄影的胡歌表示,每次邀朋友来家做客时,他一定要打开电视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大家围在电视面前七嘴八舌互相评论,才会更有气氛。

  

  看,电视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物品。在我们被PC、平板、手机团团包围的时候,它依然以独特的方式,给我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岁月流转,电视机从厚变薄、从黑白到彩色再到今天的3D、 4K、4K HDR,它一直在演进。看电视这件承载我们太多记忆的事情,依然在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和欢声笑语。到了今天,我们有了平板、手机,无时无刻在线,但当我们在小屏幕的世界里越走越远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在大屏幕里重温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的乐趣呢?就像杨毅说的那样:“我们还是习惯了一起看电视那种家庭的仪式感。一个家,还是需要一台电视机的。”

  也许,下一次回家,该陪父母和家人好好地看一场电视了。

  

  想知道戏外的胡歌在用电视干些什么,请戳一条视频链接:胡歌:你还看电视吗?

  听听马薇薇、杨毅、马伯庸、李晓峰记忆中关于电视的有趣故事,请戳一条视频链接:你还看电视吗?

特别提醒: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