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 频道

杨东文:09年是创维集团的“拐点”

  【IT168 资讯】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接受网易财经访谈时表示,金融危机成了创维高速成长的机会,而09年成为了创维集团的“拐点”,其主要品牌已经完成了从CRT到平板电视的转型。

  金融危机是创维高速成长的机会

  杨东文表示,金融危机对以外贸为实体的小型企业影响更大,而一些背靠国内市场、相应有一些出口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杨东文举例道,创维85%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只占百分之十几。虽然金融危机对出口部分影响比较大,但因为国家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创维的营业额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在上升。

  “(金融危机)对我们这些品牌来讲反而成为了高速成长的机会。”杨东文表示。

  09年是中国彩电业及创维的“拐点年”

  杨东文称,CRT虽然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但在05-07年受到了外资品牌极大的冲击,给本土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杨东文表示,在外资品牌压力下,本土品牌也在进行转型。一是产品的转型,从CRT电视机转为平板电视机;二是产业链的转型。目前中国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仍在完善中,但09年已经显现了拐点。

  杨东文表示,09年上半年开始明显看出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不仅没有在危机中死掉,反而提升了竞争力,反而一些外资品牌在欧美市场的拖累下声音越来越小,一些外资品牌已经慢慢从我们身边撤退、消失。

  据杨东文介绍,创维在中国电视销量中,已经做到了70%是液晶电视,30%是CRT电视机。此外,创维已经从“系统销售”上适应了平板电视销售的需要。

  “在这种背景之下,创维也应该适应这个潮流实现‘转身’。”杨东文对网易财经表示。

  网易财经: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网易财经访谈间,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创维集团的副总裁杨东文先生,杨总您好,和网友打个招呼吧。

  嘉宾:各位网友你们好,非常高兴作客网易。

  网易财经:今天这个访谈的主题是关于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对家电行业的影响。近日国家刚出台了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最高补贴400块钱,你觉得这个政策对家电行业有什么影响吗?

  嘉宾:这是我们国家非常聪明的政策,在家电这块拉动内需国家出台了两个政策,一个是家电下乡,现在正在执行,执行的效果越来越好,当然这一块主要是针对农村市场的,按照消费者购买的金额补贴13%;(“以旧换新”政策)是针对城市市场的,可能网友不知道一些数据,作为家电行业我可以告诉大家,全中国目前电视机的保有量大概是4.5亿台,4.5亿台里最近几年购买的平板电视机,等离子和液晶电视机大概是5000万台,还有4亿台电视机在消费者的家庭里,这4亿台是怎么构成的?大概是购买已经有八年时间左右,大量的都是在2001年经济起飞、消费最旺的这段时间购买,我算了一下大概有30%,1.2亿台,还有超过八年以上、不到八年或者马上到八年的。其实国家规定电视机的使用时间大概是七年左右,这些电视机已经到了该淘汰的时候了。

  第二,现在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了市场的消费主流,现在国家推出以旧换新政策,我相信对于促进内销,尤其是城市消费的提升具有恰当的好处,所以我说这是一种聪明的政策,带动力非常强大。如果这次“以旧换新”能够带动新的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销售,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从半导体设计到IC封装、制造、再到玻璃、液晶、背光模组、整机、经销商再到零售商,整个产业链非常之长,我们一年在国内能销售3600万台彩电,如果有这个政策的促动,带动消费提升,对于整个产业链(发展)和经济增长一定能作出贡献。

  网易财经:电视机使用寿命是七年,很多消费者是在2000年左右购买电视,现在有大量的置换需求,如果出台这个政策,大家可能就会换一台新的了。

  嘉宾:对,本身有这个使用需求,到了时间年限就去换;第二,由于现在的电视是老的CRT电视机,现在的电视都是平板电视机,本身已经形成了消费主流,也有市场更换需要,国家在这时出台政策,把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就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网易财经:我们知道比“以旧换新”政策更早一些的就是“家电下乡”政策,拿创维来说,(在“家电下乡”政策中)收到明显效果了吗?

  嘉宾:是非常明显的,你知道国家搞“家电下乡”是一步步推进的,2000年时在三个省市进行试行,后来又扩展到了13个省市,今年又扩展到全国。当然一开始,媒介,尤其是一些国外媒介怀疑情况能否执行到位,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很大,政策的执行有一个过程,其实“家电下乡”进行很慎重,从试点再到扩点,最后到全国,原来大家担心的问题都一一克服,包括开票问题、资金返还及时到位问题,还有贴标的问题等等,基本都已经落实到位,这是很不容易的,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政策能够如此执行到位,毕竟是一个这么大的国家。

  “家电下乡”对于创维来讲,创维一直在积极参与,我们中标的型号,CRT也好、液晶也好,都是比较多的,尤其是液晶,在所有品牌里创维中标的型号是最多的,现在每个月的销售也非常不错,在所有中标企业里,创维在“家电下乡”的型号里销售一直名列前矛。

  网易财经:刚才说“家电下乡”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都得到了解决,在“以旧换新”政策执行中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吗?

  嘉宾:是同样的,在城市的“以旧换新”政策中如何操作,目前流程不是很畅通,环节也不是很完全,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有些问题并不是政策制定者能在办公室里想象到的,因为国家太大了,南方、北方,不同的城市收入水平也不同,在置换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补贴的到位、处置旧电视、评估旧电视价格等问题,都需要一个过程。从现在我们搞的一些活动来看,应该说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当然也有一些小问题,但我相信会逐渐完善。

  网易财经:国家出台的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以旧换新”,可能网友会说,这与金融危机有关,金融危机还是使我们的家电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我记得您说过“借危生机”,认为金融危机正是国内品牌做强做大的时候,您认为现在是不是国内品牌做强做大的良好时机呢?

  嘉宾: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是危机,但对于一些企业、产业来讲反而是机会。每次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总会出现一些更加强大的企业,这次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由美国引起,因为现在是全球经济,大家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说这次是中国品牌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的机会呢?有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我们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没有欧美那么深,在中国,包括我们的银行和金融体系受到的冲击并没有欧美(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那么深。

  第二,我们的实体,以外贸为主体的小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大一些,一些背靠国内市场,相应有一些出口的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以创维来讲,85%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只占百分之十几,(金融危机)对于出口这部分的影响大一些,但在国内这边,因为“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在上升,尤其是产品结构的转换上,CRT的萎缩到液晶电视的增长,从这些因素来看,(金融危机)对我们这些品牌来讲反而成为了高速成长的机会。事实上前几个月的业绩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光创维,包括我们的兄弟品牌,康佳、TCL、海信等,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前半年业绩相比去年同期反而有增长,在现在的经济危机之下,背靠国内的成熟市场,再加上促进内需消费政策的推出,对于我们这些品牌来讲反而是成长的机会。

  当然,目前稍微困难一点的就是海外,海外之所以困难是由于欧美需求降低,但也不能说我们没有机会,以日资品牌、韩资品牌(主要是)海外出口的模式而言,他们受到的影响肯定比我们更大,所以这块我们也不是没有机会,一会儿可以谈谈这个问题。

  网易财经:我记得05年您重回创维时就说过,将来三四年是中国家电行业大发展的一年,您在年初时写过一文章,09年将是彩电行业的拐点之年,为什么你会得出这样的观点呢?

  嘉宾:我是这样看的,主要是通过几个因素来判断的,彩电行业,从CRT来讲是一个成熟产业,经过十几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们建立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CRT产业生产链和制造链,从玻壳、电子枪、CRT管子再到整机制造,变成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但从04年开始就出现了新的显示器,以液晶、平板为代表的新显示器异军突起,对我们本土产业链已经建成的CRT产业链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在05、06以及07年受到了外资品牌很大的冲击,对本土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什么我说09年是一个拐点呢?因为在压力之下,本土品牌也在进行转型,一是产品的转型,从做CRT电视机转变为做平板电视机,这个转型其实是很痛苦的,包括我们的生产设备、厂房、运输、研发……产供销等全部要转变过来,对于习惯了CRT产业的我们来讲其实是一种脱胎换骨。

  所以我讲的“拐点”,这就是一个拐点,经过05、06、07、08这三到四年的转型,在09年,可以说我们的主要品牌已经完成了转型,这是一个拐点。从CRT产品转型到平板电视机的制造、生产和销售上。

  第二就是产业链的转型,从中国整个版图来看,尽管整机转型比较快,我们上游链的转型还在完善过程中,但09年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拐点,比如液晶屏,我们注意到一些大的、海外的,还包括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等上游制造商,我们叫模组制造商,已经进入了中国大陆,以模组为例,台湾的CMO(音)已经到了广东南海,AU(友达)到了深圳的光明农场,LGD(LG模组)也投资在广州,夏普的模组已经放到了南京……一些重要的面板投资厂都已经把模组搬到中国来了,完成了模组产业的形成。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玻璃这块本土企业的异军突起,比如北京的京东方现在正在建设8.5代线,从模拟屏进军到了液晶屏。我们注意到本土企业,比如咸阳的彩虹在江苏张家港投了6代线,富士康在深圳投了6代线,我们注意到本土品牌、台资企业已经进入了前端,这也是我讲的第二点,所谓拐点,是因为产业链在09年的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产业链从CRT到液晶,尤其液晶模组这块已经异军突起,慢慢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拐点。

  第三个拐点就是金融危机大背景的问题,自08年发生这场由美国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其实也是品牌的重新洗牌运动,大家注意到,经过08、09年市场竞争的结果,我们已经注意到中国品牌又在中国市场上异军突起了,所以这也是拐点,这些年来新闻媒体可能也关心到,中国彩电行业在竞争中,在06、07年,外资品牌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越来越大,大家都在疑问中国彩电还有没有戏,是不是可以生存下去?但可以看到,经过06、07尤其是08的经济危机之下,我们“借危生机”,从09年上半年开始可以明显看出国产品牌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不仅没有在危机中死掉,反而提升了竞争力,反而一些外资品牌在欧美市场的拖累下声音越来越小,我就不点名了,大家可以看到,一些外资品牌已经慢慢从我们身边撤退、消失。

  网易财经:我的很多朋友在买彩电时都会买外资品牌,但现在越来越多地选择国产品牌,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嘉宾:对。

  网易财经:您不仅说09年是家电行业的拐点之年,也是创维的拐点之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创维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嘉宾:其实很简单,刚才讲了(09年是)彩电行业拐点之年的三点理由,在这种背景之下,创维也应该适应这个潮流实现“转身”,销售电视机在中国已经做到了七比三,70%是液晶电视,30%是CRT电视机,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CRT电视机,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快一些;

  第二,我们要适应液晶电视机的销售,因为原来我们是卖CRT电视机的,CRT电视和液晶电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产品特性完全不同,显示方式不同、技术不同、特点也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在销售上要抛弃原来的经验,重新适应产品的销售。所以我们在09年提出了一个“系统营销”的概念,其实系统营销只是指导我们实际销售工作的一种理念,更加需要各部门的配合,是一种系统效率。比如产品从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部门,产品规划部门一开始要注意到产品的标准化,比如模具、机芯板以及喇叭、结构等,进行设计化、标准化的设计,因为这种产品的标准化设计非常重要。还有是营销部门、生产部门和供应链部门如何互相实现无缝链接,提升系统效率是创维必要的概念。

  在这里打个比方,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深圳华为任总写的,在《企业家》杂志上登出来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做决策”,非常有意思,各位网友也可以聊一聊,我看这篇文章对于企业,尤其大企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维也好、华为也好,都到了大企业的阶段,当然华为比创维大很多,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大企业容易犯的问题是部门之间协调的降低,任总讲“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是什么意思呢?他打了一个比喻,美国的部队,当时打阿富汗也好、伊拉克也好,其实炮弹的发射并不是由炮兵司令做决策,而是由潜伏到阿富汗前方的特级兵来决策的,甚至他给这个特种兵规定了5000万美金,比如他准备打哪个方向,就有权力一直打,打到5000万美金都没了再向上级请示。任总就设计了一个团队“铁三角”,他们的销售人员由三个人组成,而我们的企业往往就是一个业务代表,这个业务代表要管货源、生产节奏,还要管销售政策。

  网易财经:一条线下来。

  嘉宾:对,都是由(业务代表)一个人包办。但任总不是这样,“铁三角”一个是业务人员,一个是技术支持人员,一个是管货源的。三个人统一起来当场决定。不像我们的业务人员要打电话问总部老总“这个价格行不行?”“这个货能不能到?”他们没有这个沟通过程,完全授权到位,这个“铁三角”可以直接决策。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创维也是,企业大了分工就越来越明显,产品部、销售部、市场部、广告部……这些部门如果过分追求专业化和本位主义,就会导致整个系统没有效率,在这种想法之上我们提出了“系统营销”的概念,我们也向任总学习,在销售前线,不用问我、不用问刘总,单子能不能接你们应该现场拍板,这里有一个授权系统,多少价格你可以决定,物流、技术支持等部分都由自己决定。比如宾馆要购买彩电,原来是一个业务员去投标,现在是“铁三角”过去,不用问我,你对总部的资源应该是很清楚的,总部应该变成一个服务和支持平台,而不是资源掌控平台,资源掌控应该是在第一线。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的营销理念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其实也是保持企业听得见市场脉搏的非常重要的组织机制。所以这不单是理念问题,也是重组组织流程、组织架构以适应新理念的问题,所以创维几年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应该说我们收到了很多好的效果,比如标准化设计,原来设计人员希望能够个性化,按照他的要求来设计,现在一款产品的策划是由市场部门、调研部门和产品规划部门共同设计,我们叫做“ICP组织”,完完全全以消费为导向推出产品,我们发现(设计)基本都是很准确的,不怎么出错。

  网易财经:我记得年初时您提出的“系统营销”这个概念与您收到的消费者的邮件有关,能给网友讲一下吗?

  嘉宾:说实话,因为我做市场出身,对于消费者一直比较关注,愿意跟消费者打交道,其实我本身也是一个消费者,但作为管理者,往往会更多站到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其实很简单,浙江地区一位姓宋的消费者写了一封信给我,讲了他买一台创维电视机在安装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困惑,因为创维完全分工,卖货的完全卖货,送货的负责送货,安装的又只负责安装,要分别找不同的人。刚才我讲了,一个企业大了之后分工更细,另外他讲他打电话找我们的售后服务,一是可能打不通,另外打通之后他可能会告诉你这个问题不归我管,你应该打那个电话,打了那个电话之后他又说,这个问题也不归我管,你应该打那个电话。其实这是消费者经常碰到的问题,这里有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讲,无论是你还是其他人,好象也是华为说过的,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不管你是大还是小,如果你不能解决消费者的问题,或者如果你不能代表创维就不能接这个电话,一旦你接了这个电话就要你自己搞定这个事情,你不能让消费者打另外一个部门的电话,而是由你自己打另外一个部门的电话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这位宋先生很客观也很理性,他讲的要求并不是对于创维苛刻的要求,而是作为消费者应该受到的基本尊重,企业大了之后往往会忽视消费者的感受,出现很多问题。这封信和刚刚我提到的任总写的文章都给我非常大的启示,创维是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为消费者服务,如何让营销工作、企业的工作回到原点,还是非常重要的。说实话,这封信给我们很大的触动。

  网易财经:我们在实行系统化营销的过程中是不是也会碰到一些困难,比如之前各个部门比较独立,在无缝衔接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吗?

  嘉宾:有的,肯定会有。其实我们也注意到了,各位网友中有些可能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我们可以一块儿探讨这个问题,国家也一样,中央国务院下面有很多部门,部门间出的文件其实也会打架,这个部出的文件和那个部出的文件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企业内部也一样,往往财务部出一个文、行销部又出一个文,互相打架,导致下面无法执行,这就是本位主义和系统性不够造成的,我们在营销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采取两种办法,第一是实行项目制,把它做成一个项目,各个部门的人都来参与,尽管工资在财务部门拿,但这段时间是到项目组来。其实国家也是这样,推动一个重大事项也会成立一个办公室或者专门小组,完成之后再撤离,这是一种方式之一,组织上做的改进和协调。

  我们各个部门的人员如何理解企业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其实我相信网易也一样,做销售的和做内容的、做游戏的如何互相配合,比如和我们创维谈广告,仅仅由销售部门来谈可能战斗力还不够谈(笑),这是开玩笑的,其实创维也一样,都一样。

  网易财经:你被大家称为“学院派营销专家(查看营销专家博客)”,当年你谈到过“第三营销”,后来又是“加速度营销”,后来又是“增值营销”,今年你又提到了“系统营销”,你的营销理论一直在发展,是不是因为家电行业这些年不断的发展有关?

  嘉宾:这是你们封的头衔,说实话,我在大学当老师当了十年,确实我感到很困惑,我们那个年代在大学当老师讲的基本都是理论,现在到企业来是直接操作市场,我体会到原来的理论解决不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刚才你提到的“第三营销模式”,“加速度营销”、“增值营销”和“系统营销”只是我们在不同的现实市场需求、市场环境之下为了统一营销思路而提出的理念,当然也有相应的措施、流程来贯彻执行,但这些东西是书本上找不到的。比如你去学《市场营销》,哪里听过什么“第三营销”模式?更没听过“增值营销”、“加速度”等概念,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因为我在大学当过老师,现在又操盘市场,总感到我们的理论落后于市场,所以被迫在实际过程中提出一些新的理念,理念很重要,作用无穷,看起来不会产生现实的一对一的效应,但往往它能够指导整个营销队伍,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最近我在《经济参考报》上写的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下创维这些年营销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文章叫“从产品竞争到产业链的竞争”,讲的就是创维这些年理念的发展过程,比如我提到的“第三营销”模式,是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渠道选择、内部放权集权管理上的思路;讲到的“加速度营销”是在05年,刚好是等离子、液晶等新电视兴起时,因为我们发现这些产品具有IT产品的特点,要求非常大、非常快的速度,所以讲的“加速度”也是这个意思。

  网易财经: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平板电视风暴”的广告是吗?

  嘉宾:对,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这种理念来统领整个队伍,消费者就会没有感觉,那时我们三十寸二十寸的液晶电视,屏是480块钱一个模组,可以给你降到180块钱,如果没有速度你把它变成电视机,就是一个迅速贬值的过程,仗未打,败已定了,如果不讲速度,那仗就没法儿打,在上游屏价格及其波动的情况下,速度显得非常之重要。后来的“增值营销”也是,因为电视本身不只是一台电视,还能唱歌,甚至能够上网,电视机甚至变成家庭的一员。

  网易财经:现在行业出现了面板供应不足导致彩电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有人说(…………声音卡掉了)

  嘉宾:市场有平衡的时候,也有有不平衡的时候,可能供过于求,也可能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就是库存跌价很快的时候,就是刚才讲的“加速度”,供不应求就会导致面板的涨价,我觉得首先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各位消费者、网友应该能理解。另外,我们要分析供过于求、供不应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实供过于求主要是两个因素,在08年经济危机之下,欧美面板生产厂家减产,另外,从经济危机来看,尤其是09年上半年的恢复,CRT电视的萎缩导致了液晶电视增量不但没有萎缩反而增长更快,一方面减产,供应减少,再一方面市场需求过大,导致了(供求)不平衡,但我相信这种不平衡是暂时的,因为市场机制会自动发挥作用,第一,如果供不应求,刚才你提的整机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这是难免的,但我想消费者不要太在意这个问题,作为创维来说,我相信兄弟品牌也是一样的做法,一定只能用新产品稍微提提零售价,老产品是不可能的,一款电视机,8000块钱,一定要卖到10000块钱,消费者不会接受,我们只能推出有更多功能、更好的新品加点价格,加一点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我相信消费者也能够接受,这是第一。

  第二,涨价以后也一定会抑制需求的增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短缺,按我的判断,过了10月份,供求就会(比较平衡了),价格又会更加稳定,不会大幅上涨,也不会大幅上升。

  网易财经:彩电毕竟是微利行业,国内几大巨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你也说了,新品的价格可能会制定得高一点,但旧品也不会涨价,这段时间彩电行业的压力是不是挺大的?

  嘉宾:应该这样说吧,走上的这条路就是一条不归之路,不是这段时间压力大,压力从来没有小过,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是一个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作为企业领导者,作为企业的一员,大家都能感受到这个市场中的竞争,因为这个市场不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大家共同拥有,谁的能力强就吃多一点,谁的能力弱就吃少一点,只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我想IQ都一样,不会太差,你想得到,人家也想得到,所以就取决于企业的综合素质。创维的态度一直是不怕竞争,欢迎竞争,其实竞争是很好的,我们只是希望国家、社会给我们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就可以了,在竞争过程中我们是互相成长的,海信、TCL、康佳等我们都在共同成长,它代表了中国新生企业的力量,这些企业之间不但互相之间有良性的竞争,也和外资品牌在本土市场竞争,甚至在国外市场上竞争,竞争能够让我们共同提升、共同成长,当然内部管理不到、产品质量不够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但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一些弱小的被淘汰,我们应该理性、平和的接受这个现实,我相信创维愿意竞争,也希望有公平、良性的竞争,大家共同提升。

  网易财经:将来彩电市场的格局是怎样的?在竞争中一些中小品牌会消失?

  嘉宾:肯定是这样的。我很坦率的讲,就不点名吧,我怕得罪人,大家看看前几年很风光的一些二线品牌,现在想买它的电视机都买不到了,比如夏新,原来也做液晶电视机,但现在你想买都买不到了,已经退出了。包括一些外资品牌,在竞争中它越来越弱,比如我们知道的一些日资品牌,三洋、日立、东芝,甚至是飞利浦,这些品牌已经越来越从一线品牌到二线品牌上了,当然他们也可能翻身又回到一线品牌中,但我想市场的成熟就是优胜劣汰,有竞争力的企业会站在第一个品牌上,没有竞争力的品牌会沦落到第二品牌,甚至退出市场。

  网易财经:竞争对于企业来讲还是挺残酷的。刚才你说到了,家电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竞争,还在国外市场上竞争,将来我们都会走上国际化竞争的道路,对于创维来说,对于国际化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网易财经:说实话,目前家电企业的国际化还是以OEM为主,其实这种出口,按我个人的理解,它仅仅是一种制造,在制造环节这块争取一些加工费用,做贴牌,其实现在很多外国品牌,甚至一些著名品牌,都是中国企业做的,给你一个数据,全球一年卖电视机大概是2亿台,中国企业做了8000万台,占40%,8000万台中有3600万台卖到中国大陆市场,剩下的是4400万台都出口了,这4400万台绝大部分(90%左右)都是以OEM的方式出去,一些外国品牌来中国贴牌,比如飞利浦的电视机绝大部分都是TCL和冠捷做的,他们做好了拿到国外卖,不过这里也说明了一条,至少在液晶电视机这一块,我们和国外品牌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技术上并不落后。曾经有人说中国电视机“缺芯少屏”,这个说法我一直不赞成,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产业不了解的判断。

  在这里和网民交流,可能网民也不一定会认可我的观点,但我把实际情况说完之后你就会认识,所有“缺芯”是因为我们没有芯片,电视机最关键的一块,IC这一块的,这是第一,第二是“屏”,玻璃这块,主要是这两块,我要告诉网友的是:

  第一,创维、TCL、海信这些整机厂商,打个比方,我是做面包的,但你不能要求我一定要去种小麦,做面粉吧?我要告诉各位网友的是,种小麦和做面粉也是一个产业,有的人可以通吃,但有些企业并不是通吃的,以创维为例,我们的定位就是做整机,做“面包”,至于我参股上游面粉厂或小麦厂,只是对于供应链系统的保证,但你不能要求我也做一个芯片厂,比如做半导体设计,我们可以有半导体设计和软件设计,但我不一定要做这一块,因为那也是一个产业,竞争很激烈,所以我们采取采购策略,谁的半导体做得好我们就买谁的,原来美国最强我们就买美国的,现在又转移到了台湾地区,但注意到没有,半导体设计又开始转移到了中国大陆,我们注意到一些中国电视机IC也已经开始崛起,比如上海的法亚(音)、北京京宝力(音),台湾一些企业也进入到了深圳、北京等地区,这些半导体设计企业已经来到中国了。

  第二,关于面板这一块,尽管现在我们主要进口韩国、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面板,主要是在亚洲,但有两个观点,第一,我做整机是全球采购,你不能让我关起门只在中国买吧?因为中国的(半导体)还不成熟,所以并不“缺芯少屏”啊,因为这是一个全球行业,如果这样说,以美国为例,那他们更缺芯少屏了。

  可能大家还是站在民族的角度看问题,各位网友希望产业链都在中国,上下游通吃,但这是第二个问题了,刚才我讲了,芯片已经转移到了中国大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些在美国硅谷做半导体的很多海外留学生现在又回到了中国,国家也给予支持,在同等条件下我们一定会用国内厂家设计的芯片,没得说。第二是面板这块,刚才我也提到,模组已经在中国开始建立了,只要假以时日(相信一定能够做起来),刚才我说到了中国很多厂家的线已经在建设过程中了,我相信国外很多面板厂也会投入到中国大陆,产业链就能慢慢恢复起来,当然,“缺芯少屏”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刚才我从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第一我也希望产业完善起来,上下游通吃,但作为一个整机厂家来讲,要我们整机厂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说实话,是有压力的。

  网易财经:但我想,彩电企业如果参股上游产业的话,是不是能够增强自己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

  嘉宾:很难讲,打个比喻,比如你是做面包的,是不是你入股了面粉厂,又有一块麦子地就更有竞争力呢?不一定,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专业化分工的社会,我们讲多元化和专业化并没有对和错,只要适合就对了,如果你是比较适合走专业化道路的企业,那可能专业化更适合你,但创维比较适合做整机,对上游产业不是很熟,那就干脆采取采购的方式,尊重市场分工。当然也有全部都做的,比如韩国的三星,既做面板,又做半导体,又做整机,什么都做。但和各位专家网友一起分析一下,我的感觉,作为全球来讲,还是专业化的公司比较多一些,美国企业都是走专业化成功的更多一些,比如麦当劳,它没有去种土豆、种蔬菜、没有去养鸡,就是做麦当劳这种食品。再比如可口可乐,就是做这个水,他怎么不做房地产呢?还有波音等。小市场、小国家反而往往是多元化企业比较多,这和国家政体有关联,官僚和资本统一结合,叫“国家资本主义”,比如韩国,才4000多万人口,它只有倾全国之力培养一个三星、LG,才能在世界竞争过程中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不能要求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刚才我说了,无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合适自己的就是好的,没有对和错。刚才我讲的例子是从大市场和小市场来看,其实深圳走专业化的多一些,大家知道做房地产的万科,原来它是多元化的,不单只做房地产,创维也是,原来犯了很多错误,做了手机,现在也不做了,现在还是更专业吧,把彩电做好。

  网易财经:还是要走专业化道路。

  嘉宾:对,专业化更适合创维,但也不是一定要这样,比如海尔就走家电多元化的道路,既做彩电,又做空调,也做冰箱,还做电脑、手机,适合自己就好。

  网易财经:创维近期有没有推出新产品的计划?

  嘉宾:有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中国有几个传统节日,五一劳动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这三大节日对于家电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往往在这三大节日之前,无论是创维还是兄弟品牌都会推出新品,推新品一般是在4月份,迎接五一节,一是9月份,迎接国庆节,再就是12月份,迎接元旦和春节,要买新电视机就在这三个月吧,基本可以看到新品,这是未来。创维为了迎接国庆也准备了新品,我们会在8、9月份推出新系列。

  网易财经:现在能为各位网友介绍一下吗?

  嘉宾:我相信无论是外观、造型、功能、稳定性、操控方便性还是消费者体验上,都会给网友一个惊喜,大家拭目以待。

  网易财经:我知道你是98年加盟创维的,加盟创维之后出任财务总监,整合了整个公司的财务系统,但我现在听说你们旗下的(数字系统)准备上市了?

  嘉宾:是的,创维围绕彩电在上游的一些非消费品就由创维数字公司来做,其实也做得不错,在国内属于前列,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我们确实有分拆这块做上市的计划,现在正在准备和推动过程之中。

  网易财经:是准备在国内上市还是在香港上市?

  嘉宾:肯定是在国内A股。

  网易财经:上创业板还是中小板?

  嘉宾:肯定不是创业板。

  网易财经:上市预期方向跟大家说一下吗?

  嘉宾:现在还不好说,由很多因素决定,不是我们自己把握的,只能告诉大家在推动过程中。

  网易财经:再回顾一下杨总的简历,我知道你是98年加盟创维的,之前你在大学当教授是吗?

  嘉宾:没错。

  网易财经:当时到创维,2000年时您担任了营销的工作,我知道您之前在大学是会计系的教授,在这之前没有太多接触营销,但我知道您担任营销总监之后,创维在那一年(营销非常成功),想请您跟网友交流一下,您怎么能把营销做得那么成功呢?

  嘉宾:说实话,我也是读书人出身,可能你也注意到了,大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少,并不像以前,80年代毕业生就业更容易一些,现在更难了,我到创维做过四个岗位的工作,首先当财务总监,后来当销售老总,其实我也当过一段创维研究院院长(05年到06年兼任),现在又负责整个彩电这一块的产供销研。

  我的个人体会是这样,当时我的选择是被迫的,因为当时是在2000年,创维营销面临转型,董事局决定由我这个做财务的人负责这一摊工作,当时之所以能去做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组织上的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第二,尽管我是当财务总监,但对业务的流程比较了解和熟悉。第二,我的本科是在东南财经大学读的会计专业,一毕业就考上了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与这个知识结构背景也有一定的关联,因为社会学和社会信息学主要是研究群体行为,当然其中就包括消费行为,以及宏观上的组织、结构、社区、从众心理等,对于我做营销工作有一个知识背景的支持。第三,我的个性还是属于比较活跃的,表面比较平静,内心比较活跃,对于营销比较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做营销的外行,可能也正好是当年那种营销方式要改变的时候,我以外行的身份走进去,用外行的模式思考,推动变革更加适合。当然我们碰到了很大的困难,正好是转型的过程,(成功)有一定的偶然,也有当时的产品基础。

  网易财经:对各位找工作的网友来说,您的经历特别有借鉴意义,每一次转型都非常成功。

  嘉宾:是的,我想我的经历和大家都差不多,考上大学之后工作,从事了各种工作,现在大学生毕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我觉得大家不一定非要主动选择,有些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的,很被动,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我觉得在被动的情况之下用心、用力地做不要抱怨。

  网易财经:而且一定会成功的。在节目的最后给网友说几句话吧。

  嘉宾:好的,感谢各位网友对创维的关心,面对市场的变化,无论是创维、网易、我本人,还是各位网友,都会面临很多挑战,祝愿各位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

  网易财经:好的,谢谢杨总。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