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 频道

从橡果国际的上市看电视购物的前世今生

     【IT168资讯】电视购物自去年以来,似乎一直处于风口浪尖。2006年8月,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禁止播发丰胸、减肥、增高等五类电视广告,各界人士对电视购物持“以观后效”、“静待其变”态度的不在少数。今年以来,“锅王胡师傅”等关于电视购物产品的虚假宣传问题又令质疑声再起。电视购物真的就那么“不可救药”吗?

  然而,就在本月初,国内最大的电视购物公司——橡果国际却成功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内首家在海外上市的电视购物企业。一石入水,涟漪频生。电视购物理所当然地从另一个层面,以另一种姿态再次为人们所关注。

  在国内备受争议的电视购物,却受到了国际资本的认可,这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青果之味

  据悉,橡果国际在纽交所的表现创造了今年以来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之最,位列所有外国上市公司的前三甲,同时也在所有公司(包括所有外国和美国本土)中排名第四。对此,专业媒体预言,受此影响,今年中国企业在美英上市数量将明显增加。

  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创造力的直接体现,也是资本看好的首要因素,而这也势必令人们对电视购物的认识从单纯的产品、宣传等范畴跃升到业态和模式的层面。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而言,以钱易物相对安全,而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兴购物方式,显然还没有被广泛接受,这也让零售模式在商业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

  事实上,电视购物本身是一种很先进很成熟的业态。从全球范围看,电视购物被誉为继零售、超市之后的第三次销售革命,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当中,拥有很高的诚信度和美誉度。2000年~2002年间,韩国电视购物每年以60%的幅度快速扩张,LG电视购物7年间销售额增长1538倍;世界靠前大电视购物公司——美国QVC公司2004年销售额高达57亿美元;台湾东森电视购物1999年投入营运,当年的销售额为5亿新台币,到2005年营业额就达到了350亿新台币。韩国、日本的电视购物均占国家零售业总量的12%,美国为8%,我国的台湾为11%,而我国内地连1%还不到。这巨大落差的背后,也反映出中国电视购物市场的混乱:商业模式模糊、媒体渠道选择随意、缺乏自控能力、少数商家信誉差、没有成熟的销售渠道……这些都给整个电视购物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对电视购物产品、宣传、服务等方面越来越多的质疑,使人们忽视了电视购物作为一种业态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且,这种忽视几乎被进一步演化成人们对整个电视购物行业的抵制和审判。电视购物,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看起来很美、却味道酸涩的“青果”。

正果之路

  国外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电视购物,在我国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似乎始终难以开出满目繁花。这是为什么呢?

  从市场反应上看,产品和宣传问题是目前电视购物发展的最大障碍。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电视购物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被少数不法商家钻了空子;另一方面,国内多数电视购物公司还没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有的甚至对产品根本就不了解,这样就自然无法让电视购物的优势发挥出来。由于电视购物频道的品牌效应相对较弱,加上传播方式雷同,因此,公众很容易把少数商家的欺诈行为放大成整个电视购物销售模式的共同弊端。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由于针对电视购物有专门的立法,几乎不存在电视直销的暴利和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美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涉及电视直销的交易,消费者有权在3天之内退货并收回全部退款;在欧洲,消费者可以在7天之内无条件退货。在这些国家,假如消费者发现自己被欺诈,可以直接投诉,由相关机构出面免费帮助消费者维权,法律和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欺诈行为处罚极其严厉。在广告代言方面,如果涉及虚假宣传,明星也会面临法律制裁。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

硕果之待

  尽管目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言,电视购物新颖、时尚的传播方式,方便、轻松的购物理念,无疑有理由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

  相关人士认为,在各方条件尚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电视购物企业能够上市,是从侧面印证了该行业的潜力和前景,除了可以引入国际资本和相关经验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对行业升级有强大的带动作用——优胜劣汰。上市后的橡果国际能否合理运用自己的资本优势,在强化营销平台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的规范运作,将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情。

  作为行业的“出头鸟”,对于各种评判和审视,橡果国际似乎一直都是首当其冲。一方面是在一片喊打声中承担恶名,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尽收褒奖,如今,橡果国际似乎又被众人寄予了更大的希望与期待。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橡果国际的前世今生,似乎并不为过。但是,极端的也往往是不客观、不冷静的,我们所期待的,是一个能为社会带来效益、能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健康、规范的电视购物行业。

0
相关文章